企業新聞
首頁> 企業新聞 > 公司動態
創新思維 開拓進取 努力實現新時期外經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代表省外經貿廳做工作報告。
一、2006年的外經貿基本情況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全省上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實,實現了外經貿工作穩定、快速、健康發展。
外資規模擴大,水平提高。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030家,實際使用外資100億美元,增長11.5%。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工業增加值、涉外稅收分別增長24.5%、38.1%和38.6%,占全省的比重分別達到54%、18%和15%。外商投資企業吸納就業239萬人。
新設立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完善各級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全省批準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02個,增長79%,其中1億美元以上項目7個。總投資4.9億美元的日照威亞發動機項目是2006年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新批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6個,其中美國國際紙業、法國標致等世界500強第一次投資山東。
先進制造業、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利用外資快速增長。IT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0億美元,增長35.9%,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行業。新上了一批風力發電、生物能源、煤矸石綜合利用、污水處理、海水淡化和新型環保項目。
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熱點,實際使用外資13億美元,增長65.1%,所占比重達13.3%,提高4.3個百分點。普化永道、畢馬威兩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英國渣打、香港東亞等外資銀行落戶青島,中英人壽等六家外資保險公司落戶濟南。濟南市被授予“全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在重點國家和地區舉辦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招商活動,出臺了對日、韓、歐、美、港、臺、新等地區招商引資指導意見,對主要國家和地區招商引資都實現了較快增長。韓國仍居首位,實際外資37.1億美元,增長8.8%;香港20.8億美元,增長26.9%;美國7.7億美元,增長44.8%;日本7億美元,增長2.4%;臺灣5.8億美元,增長48.9%。各地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廣泛采取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有效方式,東中西競相發展。實際外資實現增長的市有14個,青、煙、威分別增長5.8%、15.6%和7.9%;濱州、菏澤增幅超過50%;濟南、淄博、濟寧、臨沂增長超過20%。
創新利用外資方式。與一批世界500強、一批美歐投資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推動跨國并購。庫珀并購成山輪胎等重大項目已獲批準,一批重大外資并購項目正在深入洽談。山東綠茵藥業與美國昇妮萊福公司跨境換股項目是全國首例外方以股票為主要支付方式的外資并購項目。面向重點企業進行培訓,推動中南集團等公司在境外上市,合計融資4.6億美元。
進一步規范外商投資審批管理工作。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外資管理網絡,創新聯合年檢部門合作機制,加強了外資統計、信息通報和輿論宣傳。嚴格執行國家宏觀調整政策措施,全年未新批設立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外商投資項目或外資并購擴大產能項目。
外貿結構優化,貢獻突出。全省進出口完成952.9億美元,增長23.9%。其中,出口586.5億美元,增長26.8%;進口366.4億美元,增長19.6%。前三季度外貿依存度達到34.9%。
完善科技興貿政策促進體系和工作機制。出臺高新技術出口產品技改、研發資金管理指導意見。爭取商務部技改、研發項目39個。批準了齊魯軟件園、東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兩個國家級出口創新基地。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繼續成為拉動全省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出口分別達到185.3億美元和64.8億美元,增長36.6%和52.6%,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1%和18%,所占比重分別達到31.6%和11.1%,比上年提高了2.4個、2.1個百分點。
落實出口品牌戰略的各項政策措施。2006年海爾、海信、青啤、龍大等23個出口品牌被評為國家出口名牌,濰柴、山花等49個品牌被評為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其中,海爾出口10.8億美元。
保持加工貿易穩步增長。嚴格控制 “兩高一資”項目,進一步完善了加工貿易聯網監管,與海關共同開展了“誠信企業”建設活動。加工貿易進出口完成430.6億美元,增長19.3%。其中,出口273.9億美元,增長21%,占全省的46.7%;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完成111.1億美元和55.3億美元,增長30.4%和46.3%,占機電和高新產品出口的60%和85%。
進口結構不斷優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基礎性原材物料進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進口機械及設備47.2億美元,增長13.2%;引進技術合同額5.6億美元,增長16.7%;進口成品油增長78.2%,棉花增長49.5%,銅礦砂增長69%。
加強對紡織品、農產品出口的培訓和指導。成立了山東省家用紡織品進出口協會,完善大企業聯系制度。以應對日本實施 “肯定列表制度”為重點,開展食品安全法規培訓,制定了《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申報國家農輕紡產品促進資金1.4億元。紡織服裝和農產品出口保持穩步增長。紡織服裝出口122.8億美元,增長15.7%,占全省的20.9%;農產品出口80.9億美元,增長17.1%,占全省的13.8%,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市場開拓有新進展。舉辦第九屆(大阪)山東出口商品交易會,參加中國紡織服裝貿易展等11個境外展、第100屆廣交會等境內展會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東盟五大市場分別出口113.4億美元、97.6億美元、93.3億美元、87.3億美元和37.3億美元,分別增長26.2%、28.2%、10%、33.1%和18.5%。對外貿易隊伍不斷壯大。2006年全省新增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2635家。全省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達到58家,增加11家。
加強 “四體聯動”工作機制,應對貿易摩擦。建立了快速應對工作機制和信息傳遞機制。推動企業在歐盟草莓、緊固件反傾銷案,印度干電池、輪胎反傾銷案,土耳其原木膠合板反傾銷案,美國銅版紙反傾銷案中積極應訴,涉案產品出口沒有受到實質性影響。
外經合作重點推進,增勢顯著。全省新設立境外企業(機構)188家,協議投資總額5.6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4億美元,分別增長20%、2.7倍和2倍;對外承包勞務新簽合同額39.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3.2億美元,分別增長138.9%和33.1%;期末在外8.4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繼續居全國前列。凍結多年的援外優惠貸款項目資格得以恢復。
實施境外資源合作開發行動計劃。對境外資源開發貼息350萬元,在信息、人才、融資、安全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累計核準境外資源開發企業61家,協議投資總額3.1億美元。其中,兗礦集團澳大利亞煤礦開采項目已形成年產240萬噸的能力,威海國際公司等企業進入國家級“工程換資源”行列。
完善了承包工程大項目跟蹤、協調、推進機制。開展與金融機構、中央企業的合作與對接,召開了山東-亞洲國家承包工程推介會,與14國政府工程管理部門建立聯系渠道。全年新增千萬美元以上承包工程大項目24個,合同額26.8億美元。山東電力印度賈蘇古達6臺60萬千瓦電站項目,合同額18.7億美元,是迄今我國電力行業簽訂的最大海外工程項目。
一批優勢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海爾集團巴基斯坦工業園成為第一批國家境外園區的企業之一,浪潮集團委內瑞拉工業園項目啟動協議。中材金晶玻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在香港、美國設立了研發中心。
鞏固日本、韓國等傳統勞務市場,開拓歐美等高端勞務市場。新發展了德國廚師、荷蘭花卉工等技術型勞務。制定了外派勞務基地考核評價辦法,新建12個基地縣和專業基地,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和專業基地達到29個。對外勞務合同額、營業額及外派人數全國領先。建立了外派勞務糾紛及突發事件部門聯動處理機制,遏制住了勞務糾紛增多的勢頭。
“半島”產業聚集,地位提升。半島制造業基地進出口611.5億美元,占全省的64.2%,其中機電產品出口146億美元,占全省的78.9%,高新產品出口59.1億美元,占全省的91.2%;實際使用外資70.6億美元,占全省的70.6%,實際使用日、韓資分別占全省的82.6%和95.3%。
突出主導產業,抓“龍頭”帶配套。開展產業鏈招商,汽車、造船、電子信息、石化等產業集群框架初步形成。煙臺汽車產業總投資已達19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汽車產業產值將超過500億元。青島大煉油、麗東化工、高合化纖等一批大項目已勾畫出石化基地雛形。一批電子信息、造船等領域的大項目也在加速建設和推進中。
青島海灣大橋、海底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煙大鐵路輪渡工程首航完成。機場、集裝箱碼頭等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增強了制造業基地的綜合承載能力。
以支柱產業作為吸納人才重點,在全國人才集中的城市建立了一批人才引進基地。三市目前共有35所大專院校,在校生36.7萬人,職業教育機構174家,每年培訓11萬人次。
經濟園區環境優化,集約發展。全省155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資1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稅收3100萬元,在不足全省千分之八的土地上,實現了全省50%的外資,完成了45%的進出口,吸納了210萬人就業。
全省經濟開發區隊伍擴大。建立開發區聯席會議制度,對2006年新設的82家開發區實行統一管理、評價、考核。完成了《山東省經濟開發區管理條例》起草、論證等工作。編制完成2006-2020年全省經濟開發區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實施了開發區二次創業“區中園”帶動工程。設立了7家日本工業園、10家韓國工業園、2家歐美工業園。推動東中西開發區在招商推介、產業轉移、包片開發、干部交流等方面合作互動,首批東部5家開發區和中西部7家開發區結對。推進了ISO系列標準認證培訓工作,目前共有27家開發區通過了ISO9000、14000系列認證。煙臺、臨沂等開發區走和諧發展之路,妥善安置失地農民,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青島“區港聯動”保稅物流園區封關運行。新設立了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煙臺北明保稅物流中心。已封關運作的5個出口加工區發展速度加快。推動部分出口加工區和臨沂立晨物流園區申請增加保稅物流功能。
全社會支持,合力推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對外經貿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成績和貢獻。分管領導在一線親歷親為。各級把“抓開放、抓招商、抓園區”作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總抓手,把外經貿作為衡量是否想干、會干、能干的硬標準,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
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對重點外資項目和重點園區建設在用地上給予了傾斜。認真落實國家進出口稅收政策,辦理出口退(免)稅216.6億元,增長28%。海關推出了一系列便捷通關措施。國檢局在支持農產品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普遍建立和推行了“服務承諾制”、“項目代辦制”等行之有效的服務方式,轉變職能,提高效率。組織對世界500強、日韓資等企業問卷調查,針對外商關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學習借鑒先進省市經驗,在開發區管理體制、外資項目審批、鼓勵扶持政策等方面的許多意見建議已進入決策。各地在改善外籍人員居住、醫療、休閑、娛樂、子女就學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種生活服務設施和條件顯著改善。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共同參與的結果,是外經貿系統廣大干部職工開拓進取、奮力拼搏、扎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外經貿廳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足:適應宏觀調控新形勢、新要求、新變化,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不夠強;招商引資方式粗放、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推進外經貿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方式和力度需要改進和提高;創新外經貿機制體制沒有邁出大的步伐;對基層企業服務的主動性和服務水平仍需改進;軟、硬環境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等等。這些問題和不足將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解決和完善。
二、當前面臨的形勢
2007年外經貿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實踐證明,越是形勢復雜多變之時,越是蘊涵機遇、充滿希望、加快發展之時。
(一)保持對入世五年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清醒認識。一是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標志著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開始。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在更加開放和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推進現代化建設,因而受國際影響程度增加、不確定性增多、工作難度加大。二是國內發展需要開放。巨大的產能需要尋找出路,就業壓力居高不下,資源環境問題迫切要求產業調整和升級,這些都需要通過開放來解決。三是國內發展有能力開放。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二、三產業規模分別為世界第一、三、七位,基礎設施大為改觀,勞動力素質普遍提升,國內市場對全球形成巨大引力。
(二)保持對國家宏觀調控新要求的清醒認識。2007年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強對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現代農業、服務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國家將實行更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宏觀調控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個機遇,有利于延長經濟增長期,避免大起大落,但同時對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工作難度。
(三)保持對國際經濟貿易新形勢的清醒認識。一是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9%,國際貿易將增長7%以上。二是新的全球分工體系正在形成,重點是先進制造業、服務業、高科技、能源和金融。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特征是現代服務業以及高端制造和研發環節的轉移,服務外包成為全球服務業轉移的重要形式。預計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突破1萬億美元。其中跨國并購占80%以上。全球服務外包將達3063億美元。61.8%的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其2007-2009年海外研發地點的首選。三是區域一體化成為新潮流,目前,全球一體化協定214項。中國已建成自貿區4個;正在商談的自貿區11個,涉及到28個國家和地區,占我國對外貿易額的1/4。外經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中非建立和發展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為全面進入非洲市場提供了難得機遇。四是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有可能從個案轉向體制層面,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其他產品延伸,從反傾銷向多種貿易保護手段擴展。國際技術壁壘門檻也將大大提高,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未來潛在的影響仍不可低估,歐盟將實施的REACH法規、服裝玩具新標準、EUP指令、日用陶瓷新標準等將對化工、紡織、輕工、電子等大量的產品出口帶來更大障礙。五是能源、礦產高價位運行,國際金融資本巨增,對我們參與國際競爭是一個嚴峻挑戰。2002年-2005年礦產價格上漲99%,原油上漲114%,波動范圍加大。2005年國際金融資產規模高達152萬億美元,是世界GDP的3.4倍,世界金融、房地產等市場的投機性和風險性明顯加大。
(四)保持對外經貿政策調整及其影響的清醒認識。我省的產業、產品結構決定了國家政策調整對我省的影響大于南方先進省市。一是利用外資政策調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取消“免二減三”、對出口型企業減半征稅等優惠,保留對基礎設施的優惠,擴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等的優惠,改革外匯管理制度,縮小內外資企業進口設備免稅待遇差距。“十一五”期間將推動利用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更加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更加注重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這標志著我國利用外資的理念、方式以及產業、地區結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二是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國家對1576種出口商品調整了退稅率,涉及我省100多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其中取消和降低退稅的約占80%,提高的約占20%。三是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國家已將804類主要涉及資源、能源的商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目錄,涉及我省11.7億美元的出口商品。今后,國家還將進行調整,這將對加工貿易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四是進出口關稅“寬”進“嚴”出。從2006年11月起,國家將26項資源類產品、7項關鍵設備或零部件的進口稅率降低至0~3%,同時對110項資源類商品加征出口關稅。此次進出口關稅“一降一升”,為能源、資源性產品和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口帶來機遇,“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將更加受限。五是人民幣升值壓力依然很大,對外貿、外資、外經都將產生較大影響。
(五)保持對我省自身發展階段的清醒認識。一是與先進省市差距較大,競爭加劇。2006年,我省進出口分別比廣東、江蘇、浙江少4319.3億美元、1887.1億美元和438.6億美元。江蘇10億美元以上的制造業大項目10個,我省只有2個。長三角、珠三角、天津濱海新區等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特別是江蘇從南到北都呈現出強勁增長的勢頭,這對外資形成較強分流作用。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73%的實際外資、64.3%的進出口集中在青煙威。2006年全省仍有9個縣市區實際利用外資不足100萬美元, 9個縣市區進出口不足1000萬美元。開發區發展也極不平衡。江蘇省開發區利用外資、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都占到了全省的70%以上。三是結構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我省工業總資產中傳統產業占70%以上。機電產品出口占比(32%)遠低于廣東(67.6%)、江蘇(68.9%)和全國(56.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差距更大。四是我省經濟發展將長期面臨用地緊張、水資源短缺、能源儲備不足、環境壓力等突出問題。
新階段、新形勢,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風險意識,把有利因素用足用好,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努力提高駕馭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2007年工作安排
總的要求是:以轉變外經貿增長方式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堅持投資與貿易、出口與進口互動促進,堅持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相統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突出抓好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發揮開發區和半島的帶動作用、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強外經貿系統能力建設,努力實現外經貿又好又快的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10億美元,增長10%。重大外資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明顯增多。進出口1100億美元,增長16%。其中,出口670億美元,增長15%,進口430億美元,增長18%。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提高3個和2個百分點。對外承包勞務完成營業額25億美元,增長10 %;境外投資4.5億美元,增長13%。
按照上述總要求,為完成預期目標,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切實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在外商直接投資攀上100億美元臺階之后,繼續夯實基礎,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實現利用外資穩健、持續、全面、協調發展尤為重要。在推進中努力做到“五個并舉”。即:速度與質量并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并舉、東中西并舉、重點國家地區與優化投資來源組合并舉、招商引資與科學管理并舉。
1、突出利用外資產業重點。出臺我省重點鼓勵利用外資產業目錄,積極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能源開發和環保產業,投向采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嚴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外資項目進入。突出抓好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業帶動力強的外資大項目。省里對引進重大利用外資項目給予獎勵。大力推進服務業利用外資。重點投向金融、保險、物流、連鎖商業、旅游、文化產業等領域。進一步推進城市公用設施和港口、陸路場站等基礎設施利用外資。制定全省服務外包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推動濟南、青島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支持、促進東中西利用外資協調發展。支持中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承接東部和南方地區外資項目二次轉移。推動縣域經濟加快利用外資步伐。推動民營企業吸收外資提升企業競爭力。
2、提升重點國家和地區招商水平。繼續實施“提升日韓、突破歐美、拓展港臺東南亞”的產業化、專業化招商策略。堅定不移地把日韓作為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采取專業化方式促進日韓投資穩步增長。開展我省日韓產業園與日韓企業進行合作。辦好中韓青年企業家論壇。辦好第二屆中日韓產業交流會和第三屆中韓8+8城市經濟交流會議等招商活動。采取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境外招商與境內招商相結合,做好歐美大企業的招商。在山東—巴州友好關系20周年之際,在德國舉辦“山東周”,拓展與歐盟重點國家的聯絡和交流。繼續組織對美國汽車零部件、機電、醫藥、精細化工的專業招商。以現代服務業作為魯港合作的突破口,多方式、多渠道精心組織對港服務業招商。更多地利用赴臺參展機會進行對臺招商。制定全面加強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指導意見。開展“山東走進東盟”系列經貿交流活動。發揮駐日、韓、美、德、港、新經貿代表處的作用,拓展駐在國和地區及周邊國家政府、中介機構、大企業、金融、華僑華人社團、知名人士的合作交流渠道。建立山東國際招商網絡,搭建起層次高、覆蓋面寬、便捷有效的招商渠道。
3、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外資。積極穩妥地推進外資并購。推動A股上市公司、國有大企業、民營大企業與跨國公司和境外戰略投資者合作。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規范外資并購項目審批。支持企業到境外上市。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推動一批企業到日本、韓國、英國、加拿大上市。繼續舉辦與歐美跨國公司駐京、滬機構商務聯誼活動。以跨國公司為重點,把山東納入其在中國投資重點布局之中。重視做好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臺資北移”的文章。切實辦好現有外商投資企業,支持企業增資擴股。
4、充分發揮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智力,吸引跨國公司來我省設立生產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務外包基地、培訓基地和地區總部。推動外資企業與我省企業在技術研發、資源采購、市場開拓、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鼓勵與跨國公司配套合作。省里對引進外商投資高科技項目和研發中心給予獎勵。
5、加強對外資工作的科學管理。按照科學發展和宏觀調控要求,研究出臺新形勢下推動利用外資又好又快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制定科學的利用外資評價體系,增加對節能降耗、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大型服務業、農業綜合開發和外資研發中心等評價指標。發揮各級政府利用外資聯席會議和領導聯系重點外資項目制度的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利用外資遇到的重大問題。完善重大外資項目的調度推進機制。加強外商投資企業綜合管理,進一步下放審批權,推行標準化審批、網上審批,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加強管理,依法監督外商投資企業守法經營。出臺外商投訴處理辦法。
(二)大力推動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
出口對我省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無可替代。突出山東產業優勢和特色,擴大進出口規模,調整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應該長期堅持。
1、推動科技興貿各項措施的落實。加快出口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鼓勵和扶持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設計,培育更多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出口產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和現代農業等領域爭取新設國家級出口創新基地。建設首批5個省級出口創新基地。大力發展軟件出口。發展和鞏固日本市場,有重點地開拓歐美市場。鼓勵軟件企業開展能力成熟度模型認證(CMM)、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27001)和IT服務管理體系認證(ISO20000)等。
2、積極實施出口品牌戰略。以棉紡、針織服裝和家用紡織品三大優勢產業鏈為重點,加強出口品牌建設,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商品的出口比重。2007年紡織品出口爭取完成140億美元,增長12%。全面執行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推動建立區域性農產品出口檢測中心。幫助企業做好農產品國際標準化生產、境外注冊、綠色有機認證等基礎性工作,培植壯大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2007年全省農產品出口爭取完成88億美元,增長10%。以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為重點,支持和推動輕工、家電、機械等行業企業開展國際標準認證、安全認證、環保認證、境外商標及專利注冊,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出口品牌。推薦企業參選2007-2008年度“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組織好出口名牌評選工作,在重點境外展會上突出出口品牌宣傳,在具備條件的展會設立“山東品牌展區”。
3、大力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工貿易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貿易方式,今后仍然要繼續大力發展。要突出汽車、造船、電子、機械等領域,重點支持發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增強配套能力,提升加工貿易水平,加快轉型升級。繼續大力發展國家鼓勵支持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調整加工貿易結構,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切實把資源能源消耗多、綜合效益差的項目壓下來。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引導加工貿易在全省合理布局,實現東、中、西梯度、協調發展。加強部門協作,推進聯網監管、便捷通關和誠信企業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監管效率和便利化程度。進一步完善省加工貿易協調工作小組的工作機制。密切關注國家政策調整動向,跟蹤分析政策變化,提出應對措施。
4、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深入研究歐、美、日等高端市場特點,指導企業利用國際知名展覽會拓展市場空間。辦好第十屆(大阪)山東出口商品展覽會和華交會海外展,組織好美國奧蘭多國際家用紡織品展、德國科隆國際食品展、中國品牌出口商品境外展等展洽活動。根據區域貿易協定和國別政策,引導企業重點開展對俄羅斯、波蘭、尼日利亞、智利等國家的經貿促進活動,開拓新興市場。引導企業建立自主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網絡,增強企業的自主營銷能力。推動更多企業進入聯合國和跨國公司全球采購網。重點培育和支持青島電博會等6個省內展會向國際知名展會發展。與法國愛博展覽集團合作,引進SIAL系列品牌展會。
5、積極擴大進口。建立進口協調聯絡制度,加強對全省進口工作的指導,研究與我省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進口戰略重點以及鼓勵進口的有關政策。用足、用好國家鼓勵進口的有關政策,擴大技術進口比重,引導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充分發揮青島保稅區的作用,做大做強青島橡膠國際交易市場、青島國際礦產品展示交易市場、青島保稅區棉花交易市場,培育成為全國性進口交易中心。支持重點進口行業建立行會組織,增強對外談判的話語權。做好重要進口商品的數量與市場、價格信息變化的研究和信息發布工作。
6、強化政策扶持和工作保障。積極爭取國家更多的資金支持,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國家各項扶持資金和政策,提高政策性資金的使用效果。擴大各級外經貿發展資金規模,制定我省符合WTO規則的扶持政策體系。重點支持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出口研發、軟件外包、出口品牌建設、出口企業質量認證、區域性出口農產品檢測中心建立和出口創新基地等。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加強反傾銷應訴的宣傳力度,開展貿易救濟的法律和實務培訓,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貿易摩擦應對。對企業應訴給予扶持,提高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和摩擦的能力。
(三)積極推動有條件企業“走出去”,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作為沿海經濟大省,必須樹立世界眼光、戰略思維,積極、穩健、科學、和諧地“走出去”,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在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中獲取最大利益。同時注重規范“走出去”秩序,避免惡性競爭和損害東道國公共利益的行為。做到“內緊外松”,多做少說,淡化政府色彩;避免掠奪式開發,通過延長加工鏈等方式帶動東道國經濟發展,主動做些公益事業。
1、著力抓好境外資源開發。貫徹落實省政府 “走出去”戰略實施意見,推動企業到非洲、東盟及周邊國家開展資源開發合作。重點抓好鐵礦、鋁礬土、銅礦、天然橡膠、金礦、木材等緊缺資源的開發。繼續推進俄羅斯森林采伐、幾內亞鋁礬土開發等大項目。抓好優惠貸款、境外資源開發、工程項目前期補貼等專項資金的使用。實現境外資源的合作勘探與開發有機結合,爭取承擔更多的國家“工程換資源”項目、援外項目。加強境外資源開發的引導與管理,防范、規避各類境外投資風險。
2、支持更多企業承攬海外工程。推動電力、石油、路橋、煤炭和建筑等優勢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提高承攬國際工程項目的綜合實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幫助已獲得經營資格企業開展業務。協調解決企業亟需的項目保函、融資、人才缺乏等問題。健全和完善承包工程風險防范機制,引導企業更加注重工程質量、效益、安全、環保和社會公益事業。
3、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境外轉移。把優勢產業向境外轉移與省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推動紡織、家電、農機、木材加工、建材、橡膠輪胎等產業向境外轉移,推動企業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同時,著力提升我省“走出去”水平,支持有實力的大企業到海外并購企業、上市和設立研發中心。
4、穩妥推進對外勞務合作。加快培育高端技術型勞務資源,擴大承包工程項下外派勞務規模,改善外派勞務人員結構水平。加強日、韓市場的勞務品牌建設。完善外派勞務基地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外派勞務基地健康發展。繼續規范外派勞務市場經營秩序,建立經營公司信用評價體系。加強部門之間的聯動與協作,及時防范和解決境外勞務糾紛和突發事件。
5、重點加強對非合作。用好國家新出臺的對非經貿優惠政策,制定全省對非經濟技術合作工作計劃,積極爭取各項資金支持和更多援非項目。在擴大資源開發、加工貿易、工程承包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拓展農業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海洋漁業、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省里對新設立重點境外資源合作開發項目予以資助,對新設立重點對外承包工程項目、設計咨詢項目給予獎勵,對經營業績良好的勞務出口基地給予獎勵。對境外經貿合作區建區和入區企業給予扶持。
(四)推進半島和經濟園區超前發展,打造高水平開放載體
沒有半島制造業基地的超前發展,就不會有全省開放水平的全面提高。開發區作為全省對外開放的主陣地,應該在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發展先進制造業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力爭開發區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在全省的占比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
1、加快半島制造業基地一體化進程。繼續圍繞電子信息、汽車、造船、石化等支柱產業,突出龍頭大項目,帶動配套企業,加快產業集聚。加強先進技術的引進、吸收、再創新,推動合作建立研發中心,提高創新能力。推進半島與日韓經貿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爭取各方面支持,加快高速公路和輕軌建設、港口整合,增辟國際航線,增強半島基礎設施承載能力。研究制定“多區港聯動”規劃方案。加強有關部門和半島三市的溝通與聯系,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在產業互聯互動、信息交流、基礎設施建設、對外宣傳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半島“一體化”發展。
2、推動開發區上層次上水平。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開發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促進開發區發展意見,在體制創新、科學規劃、產業集聚、環保節能、土地集約、自主創新方面成績突出的開發區中,樹立10個“科學發展示范園區”。同時,對西部開發區給予幫扶。出臺支持國別地區工業園發展意見,辦好現有日本、韓國工業園,新建一批歐美、新加坡、臺灣工業園。省里對評為“科學發展示范園區”的省級以上開發區予以獎勵。
3、規范開發區管理。繼續推進開發區地方立法工作。探討建立省級開發區退出機制,實行定期評價、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建立完善開發區集約、高效、合理用地機制,做好82家新批開發區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補充修編工作。在集約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做好部分開發區擴大規劃面積的準備工作。加強對新批省級開發區的培訓、指導和管理。
4、加快出口加工區建設。加強對現有出口加工區的指導,用足用好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爭取部分出口加工區進入全國10強。爭取2007年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通過國家驗收,部分出口加工區進入第一批增加保稅物流功能試點。搞好全省出口加工區的規劃。
5、統籌東中西部開發區協調發展。制定東中西開發區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意見,推動開發區之間實現資源、信息、項目對接。搭建東中西開發區聯動發展的合作交流平臺。省里對西部省級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扶持。
(五)加強外經貿隊伍能力建設,適應新形勢優化發展環境
1、提高行政效能。各級外經貿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把主要精力轉到為基層和企業服務上來。推廣目標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等制度,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要進一步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和溝通,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探索建立適合新形勢要求的部門聯動機制。要在外經貿系統完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切實把為基層和企業的服務納入制度化軌道,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
2、加強行風建設。努力建設創新型、學習型、服務型機關,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為企業、基層服務,為“左鄰右舍”服務。堅持工作高標準,一抓到底,培養敬業、服務、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努力爭創隊伍、素質、作風、服務、業績“五個一流”,不斷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持守法、守則、守信、守德,不搞形式主義、不擺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做好民主評議行風工作。
3、加強人才培訓。加大人才培訓是2007年的突出重點之一。以能力建設為核心,落實商務部“人才強商”工程,舉辦3期縣級外經貿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培訓班。爭取3年內輪訓一遍。組織好各市外經貿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商務部組織的培訓。結合外經貿熱點問題,組織實施一系列外經貿專項業務培訓。各級外經貿主管部門對培訓工作要高度重視,根據當地外經貿發展現實要求,做出相應安排部署。
4、加強調查研究。各級外經貿部門要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基本功來抓,更多地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面對面了解基層和企業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難,使我們的各項工作更能符合實際,更能體現基層和企業的意愿。要盯緊江浙滬粵等南方先進省市,及時了解和學習借鑒他們的好政策、好經驗、好做法。同時結合我省實際,創造總結出我們自己的路子、經驗。要高度關注形勢變化,重點對國際資本流動新趨勢、加工貿易走勢、兩稅并軌影響等一些事關全局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高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前瞻性。舉辦山東外經貿夏季研討會。組織外商對投資環境進行評價,發現問題認真整改。
5、加強信息化建設。各級外經貿部門要把信息化的廣泛運用作為提高行政效能、降低企業商務成本、改進服務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省里將對山東國際商務網、商務部網站山東商務之窗、省政府門戶網站外經貿欄目三個網絡平臺加大更新改造力度,不斷豐富信息內容,提高信息質量。一些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市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提升網站水平,更多地開展網上辦公、網上招商、網上交易。基礎較差的市要加快完善計算機硬件及網絡平臺,建好門戶網站和招商網站,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要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讓全社會了解外經貿,支持外經貿。
6、加強廉政建設。牢記“兩個務必”和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做到既要干事,也要干凈。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一系列加強反腐倡廉的規定。結合最近發生的一些重大案件,在外經貿系統黨員和干部中進行警示教育,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切實做到警鐘長鳴。切實抓好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要針對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環節,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努力建設一支勤政廉潔的外經貿干部隊伍。
同志們,2007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七大和省九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做好外經貿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狠抓工作落實,站在新起點,不斷開創外經貿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代表省外經貿廳做工作報告。
一、2006年的外經貿基本情況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全省上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實,實現了外經貿工作穩定、快速、健康發展。
外資規模擴大,水平提高。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030家,實際使用外資100億美元,增長11.5%。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工業增加值、涉外稅收分別增長24.5%、38.1%和38.6%,占全省的比重分別達到54%、18%和15%。外商投資企業吸納就業239萬人。
新設立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完善各級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全省批準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02個,增長79%,其中1億美元以上項目7個。總投資4.9億美元的日照威亞發動機項目是2006年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新批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6個,其中美國國際紙業、法國標致等世界500強第一次投資山東。
先進制造業、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利用外資快速增長。IT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0億美元,增長35.9%,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行業。新上了一批風力發電、生物能源、煤矸石綜合利用、污水處理、海水淡化和新型環保項目。
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熱點,實際使用外資13億美元,增長65.1%,所占比重達13.3%,提高4.3個百分點。普化永道、畢馬威兩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英國渣打、香港東亞等外資銀行落戶青島,中英人壽等六家外資保險公司落戶濟南。濟南市被授予“全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在重點國家和地區舉辦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招商活動,出臺了對日、韓、歐、美、港、臺、新等地區招商引資指導意見,對主要國家和地區招商引資都實現了較快增長。韓國仍居首位,實際外資37.1億美元,增長8.8%;香港20.8億美元,增長26.9%;美國7.7億美元,增長44.8%;日本7億美元,增長2.4%;臺灣5.8億美元,增長48.9%。各地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廣泛采取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有效方式,東中西競相發展。實際外資實現增長的市有14個,青、煙、威分別增長5.8%、15.6%和7.9%;濱州、菏澤增幅超過50%;濟南、淄博、濟寧、臨沂增長超過20%。
創新利用外資方式。與一批世界500強、一批美歐投資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推動跨國并購。庫珀并購成山輪胎等重大項目已獲批準,一批重大外資并購項目正在深入洽談。山東綠茵藥業與美國昇妮萊福公司跨境換股項目是全國首例外方以股票為主要支付方式的外資并購項目。面向重點企業進行培訓,推動中南集團等公司在境外上市,合計融資4.6億美元。
進一步規范外商投資審批管理工作。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外資管理網絡,創新聯合年檢部門合作機制,加強了外資統計、信息通報和輿論宣傳。嚴格執行國家宏觀調整政策措施,全年未新批設立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外商投資項目或外資并購擴大產能項目。
外貿結構優化,貢獻突出。全省進出口完成952.9億美元,增長23.9%。其中,出口586.5億美元,增長26.8%;進口366.4億美元,增長19.6%。前三季度外貿依存度達到34.9%。
完善科技興貿政策促進體系和工作機制。出臺高新技術出口產品技改、研發資金管理指導意見。爭取商務部技改、研發項目39個。批準了齊魯軟件園、東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兩個國家級出口創新基地。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繼續成為拉動全省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出口分別達到185.3億美元和64.8億美元,增長36.6%和52.6%,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1%和18%,所占比重分別達到31.6%和11.1%,比上年提高了2.4個、2.1個百分點。
落實出口品牌戰略的各項政策措施。2006年海爾、海信、青啤、龍大等23個出口品牌被評為國家出口名牌,濰柴、山花等49個品牌被評為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其中,海爾出口10.8億美元。
保持加工貿易穩步增長。嚴格控制 “兩高一資”項目,進一步完善了加工貿易聯網監管,與海關共同開展了“誠信企業”建設活動。加工貿易進出口完成430.6億美元,增長19.3%。其中,出口273.9億美元,增長21%,占全省的46.7%;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完成111.1億美元和55.3億美元,增長30.4%和46.3%,占機電和高新產品出口的60%和85%。
進口結構不斷優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基礎性原材物料進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進口機械及設備47.2億美元,增長13.2%;引進技術合同額5.6億美元,增長16.7%;進口成品油增長78.2%,棉花增長49.5%,銅礦砂增長69%。
加強對紡織品、農產品出口的培訓和指導。成立了山東省家用紡織品進出口協會,完善大企業聯系制度。以應對日本實施 “肯定列表制度”為重點,開展食品安全法規培訓,制定了《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申報國家農輕紡產品促進資金1.4億元。紡織服裝和農產品出口保持穩步增長。紡織服裝出口122.8億美元,增長15.7%,占全省的20.9%;農產品出口80.9億美元,增長17.1%,占全省的13.8%,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市場開拓有新進展。舉辦第九屆(大阪)山東出口商品交易會,參加中國紡織服裝貿易展等11個境外展、第100屆廣交會等境內展會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東盟五大市場分別出口113.4億美元、97.6億美元、93.3億美元、87.3億美元和37.3億美元,分別增長26.2%、28.2%、10%、33.1%和18.5%。對外貿易隊伍不斷壯大。2006年全省新增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2635家。全省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達到58家,增加11家。
加強 “四體聯動”工作機制,應對貿易摩擦。建立了快速應對工作機制和信息傳遞機制。推動企業在歐盟草莓、緊固件反傾銷案,印度干電池、輪胎反傾銷案,土耳其原木膠合板反傾銷案,美國銅版紙反傾銷案中積極應訴,涉案產品出口沒有受到實質性影響。
外經合作重點推進,增勢顯著。全省新設立境外企業(機構)188家,協議投資總額5.6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4億美元,分別增長20%、2.7倍和2倍;對外承包勞務新簽合同額39.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3.2億美元,分別增長138.9%和33.1%;期末在外8.4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繼續居全國前列。凍結多年的援外優惠貸款項目資格得以恢復。
實施境外資源合作開發行動計劃。對境外資源開發貼息350萬元,在信息、人才、融資、安全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累計核準境外資源開發企業61家,協議投資總額3.1億美元。其中,兗礦集團澳大利亞煤礦開采項目已形成年產240萬噸的能力,威海國際公司等企業進入國家級“工程換資源”行列。
完善了承包工程大項目跟蹤、協調、推進機制。開展與金融機構、中央企業的合作與對接,召開了山東-亞洲國家承包工程推介會,與14國政府工程管理部門建立聯系渠道。全年新增千萬美元以上承包工程大項目24個,合同額26.8億美元。山東電力印度賈蘇古達6臺60萬千瓦電站項目,合同額18.7億美元,是迄今我國電力行業簽訂的最大海外工程項目。
一批優勢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海爾集團巴基斯坦工業園成為第一批國家境外園區的企業之一,浪潮集團委內瑞拉工業園項目啟動協議。中材金晶玻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在香港、美國設立了研發中心。
鞏固日本、韓國等傳統勞務市場,開拓歐美等高端勞務市場。新發展了德國廚師、荷蘭花卉工等技術型勞務。制定了外派勞務基地考核評價辦法,新建12個基地縣和專業基地,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和專業基地達到29個。對外勞務合同額、營業額及外派人數全國領先。建立了外派勞務糾紛及突發事件部門聯動處理機制,遏制住了勞務糾紛增多的勢頭。
“半島”產業聚集,地位提升。半島制造業基地進出口611.5億美元,占全省的64.2%,其中機電產品出口146億美元,占全省的78.9%,高新產品出口59.1億美元,占全省的91.2%;實際使用外資70.6億美元,占全省的70.6%,實際使用日、韓資分別占全省的82.6%和95.3%。
突出主導產業,抓“龍頭”帶配套。開展產業鏈招商,汽車、造船、電子信息、石化等產業集群框架初步形成。煙臺汽車產業總投資已達19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汽車產業產值將超過500億元。青島大煉油、麗東化工、高合化纖等一批大項目已勾畫出石化基地雛形。一批電子信息、造船等領域的大項目也在加速建設和推進中。
青島海灣大橋、海底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煙大鐵路輪渡工程首航完成。機場、集裝箱碼頭等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增強了制造業基地的綜合承載能力。
以支柱產業作為吸納人才重點,在全國人才集中的城市建立了一批人才引進基地。三市目前共有35所大專院校,在校生36.7萬人,職業教育機構174家,每年培訓11萬人次。
經濟園區環境優化,集約發展。全省155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資1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稅收3100萬元,在不足全省千分之八的土地上,實現了全省50%的外資,完成了45%的進出口,吸納了210萬人就業。
全省經濟開發區隊伍擴大。建立開發區聯席會議制度,對2006年新設的82家開發區實行統一管理、評價、考核。完成了《山東省經濟開發區管理條例》起草、論證等工作。編制完成2006-2020年全省經濟開發區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實施了開發區二次創業“區中園”帶動工程。設立了7家日本工業園、10家韓國工業園、2家歐美工業園。推動東中西開發區在招商推介、產業轉移、包片開發、干部交流等方面合作互動,首批東部5家開發區和中西部7家開發區結對。推進了ISO系列標準認證培訓工作,目前共有27家開發區通過了ISO9000、14000系列認證。煙臺、臨沂等開發區走和諧發展之路,妥善安置失地農民,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青島“區港聯動”保稅物流園區封關運行。新設立了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煙臺北明保稅物流中心。已封關運作的5個出口加工區發展速度加快。推動部分出口加工區和臨沂立晨物流園區申請增加保稅物流功能。
全社會支持,合力推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對外經貿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成績和貢獻。分管領導在一線親歷親為。各級把“抓開放、抓招商、抓園區”作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總抓手,把外經貿作為衡量是否想干、會干、能干的硬標準,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
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對重點外資項目和重點園區建設在用地上給予了傾斜。認真落實國家進出口稅收政策,辦理出口退(免)稅216.6億元,增長28%。海關推出了一系列便捷通關措施。國檢局在支持農產品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普遍建立和推行了“服務承諾制”、“項目代辦制”等行之有效的服務方式,轉變職能,提高效率。組織對世界500強、日韓資等企業問卷調查,針對外商關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學習借鑒先進省市經驗,在開發區管理體制、外資項目審批、鼓勵扶持政策等方面的許多意見建議已進入決策。各地在改善外籍人員居住、醫療、休閑、娛樂、子女就學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種生活服務設施和條件顯著改善。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共同參與的結果,是外經貿系統廣大干部職工開拓進取、奮力拼搏、扎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外經貿廳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不足:適應宏觀調控新形勢、新要求、新變化,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不夠強;招商引資方式粗放、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推進外經貿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方式和力度需要改進和提高;創新外經貿機制體制沒有邁出大的步伐;對基層企業服務的主動性和服務水平仍需改進;軟、硬環境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等等。這些問題和不足將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解決和完善。
二、當前面臨的形勢
2007年外經貿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實踐證明,越是形勢復雜多變之時,越是蘊涵機遇、充滿希望、加快發展之時。
(一)保持對入世五年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清醒認識。一是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標志著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開始。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在更加開放和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推進現代化建設,因而受國際影響程度增加、不確定性增多、工作難度加大。二是國內發展需要開放。巨大的產能需要尋找出路,就業壓力居高不下,資源環境問題迫切要求產業調整和升級,這些都需要通過開放來解決。三是國內發展有能力開放。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二、三產業規模分別為世界第一、三、七位,基礎設施大為改觀,勞動力素質普遍提升,國內市場對全球形成巨大引力。
(二)保持對國家宏觀調控新要求的清醒認識。2007年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強對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現代農業、服務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國家將實行更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宏觀調控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個機遇,有利于延長經濟增長期,避免大起大落,但同時對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工作難度。
(三)保持對國際經濟貿易新形勢的清醒認識。一是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9%,國際貿易將增長7%以上。二是新的全球分工體系正在形成,重點是先進制造業、服務業、高科技、能源和金融。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特征是現代服務業以及高端制造和研發環節的轉移,服務外包成為全球服務業轉移的重要形式。預計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突破1萬億美元。其中跨國并購占80%以上。全球服務外包將達3063億美元。61.8%的跨國公司將中國作為其2007-2009年海外研發地點的首選。三是區域一體化成為新潮流,目前,全球一體化協定214項。中國已建成自貿區4個;正在商談的自貿區11個,涉及到28個國家和地區,占我國對外貿易額的1/4。外經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中非建立和發展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為全面進入非洲市場提供了難得機遇。四是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有可能從個案轉向體制層面,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其他產品延伸,從反傾銷向多種貿易保護手段擴展。國際技術壁壘門檻也將大大提高,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未來潛在的影響仍不可低估,歐盟將實施的REACH法規、服裝玩具新標準、EUP指令、日用陶瓷新標準等將對化工、紡織、輕工、電子等大量的產品出口帶來更大障礙。五是能源、礦產高價位運行,國際金融資本巨增,對我們參與國際競爭是一個嚴峻挑戰。2002年-2005年礦產價格上漲99%,原油上漲114%,波動范圍加大。2005年國際金融資產規模高達152萬億美元,是世界GDP的3.4倍,世界金融、房地產等市場的投機性和風險性明顯加大。
(四)保持對外經貿政策調整及其影響的清醒認識。我省的產業、產品結構決定了國家政策調整對我省的影響大于南方先進省市。一是利用外資政策調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取消“免二減三”、對出口型企業減半征稅等優惠,保留對基礎設施的優惠,擴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等的優惠,改革外匯管理制度,縮小內外資企業進口設備免稅待遇差距。“十一五”期間將推動利用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更加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更加注重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這標志著我國利用外資的理念、方式以及產業、地區結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二是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國家對1576種出口商品調整了退稅率,涉及我省100多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其中取消和降低退稅的約占80%,提高的約占20%。三是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國家已將804類主要涉及資源、能源的商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目錄,涉及我省11.7億美元的出口商品。今后,國家還將進行調整,這將對加工貿易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四是進出口關稅“寬”進“嚴”出。從2006年11月起,國家將26項資源類產品、7項關鍵設備或零部件的進口稅率降低至0~3%,同時對110項資源類商品加征出口關稅。此次進出口關稅“一降一升”,為能源、資源性產品和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口帶來機遇,“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將更加受限。五是人民幣升值壓力依然很大,對外貿、外資、外經都將產生較大影響。
(五)保持對我省自身發展階段的清醒認識。一是與先進省市差距較大,競爭加劇。2006年,我省進出口分別比廣東、江蘇、浙江少4319.3億美元、1887.1億美元和438.6億美元。江蘇10億美元以上的制造業大項目10個,我省只有2個。長三角、珠三角、天津濱海新區等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特別是江蘇從南到北都呈現出強勁增長的勢頭,這對外資形成較強分流作用。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73%的實際外資、64.3%的進出口集中在青煙威。2006年全省仍有9個縣市區實際利用外資不足100萬美元, 9個縣市區進出口不足1000萬美元。開發區發展也極不平衡。江蘇省開發區利用外資、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都占到了全省的70%以上。三是結構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我省工業總資產中傳統產業占70%以上。機電產品出口占比(32%)遠低于廣東(67.6%)、江蘇(68.9%)和全國(56.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差距更大。四是我省經濟發展將長期面臨用地緊張、水資源短缺、能源儲備不足、環境壓力等突出問題。
新階段、新形勢,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風險意識,把有利因素用足用好,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努力提高駕馭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2007年工作安排
總的要求是:以轉變外經貿增長方式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堅持投資與貿易、出口與進口互動促進,堅持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相統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突出抓好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發揮開發區和半島的帶動作用、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強外經貿系統能力建設,努力實現外經貿又好又快的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10億美元,增長10%。重大外資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明顯增多。進出口1100億美元,增長16%。其中,出口670億美元,增長15%,進口430億美元,增長18%。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提高3個和2個百分點。對外承包勞務完成營業額25億美元,增長10 %;境外投資4.5億美元,增長13%。
按照上述總要求,為完成預期目標,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切實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在外商直接投資攀上100億美元臺階之后,繼續夯實基礎,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實現利用外資穩健、持續、全面、協調發展尤為重要。在推進中努力做到“五個并舉”。即:速度與質量并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并舉、東中西并舉、重點國家地區與優化投資來源組合并舉、招商引資與科學管理并舉。
1、突出利用外資產業重點。出臺我省重點鼓勵利用外資產業目錄,積極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能源開發和環保產業,投向采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嚴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外資項目進入。突出抓好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業帶動力強的外資大項目。省里對引進重大利用外資項目給予獎勵。大力推進服務業利用外資。重點投向金融、保險、物流、連鎖商業、旅游、文化產業等領域。進一步推進城市公用設施和港口、陸路場站等基礎設施利用外資。制定全省服務外包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推動濟南、青島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支持、促進東中西利用外資協調發展。支持中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承接東部和南方地區外資項目二次轉移。推動縣域經濟加快利用外資步伐。推動民營企業吸收外資提升企業競爭力。
2、提升重點國家和地區招商水平。繼續實施“提升日韓、突破歐美、拓展港臺東南亞”的產業化、專業化招商策略。堅定不移地把日韓作為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采取專業化方式促進日韓投資穩步增長。開展我省日韓產業園與日韓企業進行合作。辦好中韓青年企業家論壇。辦好第二屆中日韓產業交流會和第三屆中韓8+8城市經濟交流會議等招商活動。采取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境外招商與境內招商相結合,做好歐美大企業的招商。在山東—巴州友好關系20周年之際,在德國舉辦“山東周”,拓展與歐盟重點國家的聯絡和交流。繼續組織對美國汽車零部件、機電、醫藥、精細化工的專業招商。以現代服務業作為魯港合作的突破口,多方式、多渠道精心組織對港服務業招商。更多地利用赴臺參展機會進行對臺招商。制定全面加強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指導意見。開展“山東走進東盟”系列經貿交流活動。發揮駐日、韓、美、德、港、新經貿代表處的作用,拓展駐在國和地區及周邊國家政府、中介機構、大企業、金融、華僑華人社團、知名人士的合作交流渠道。建立山東國際招商網絡,搭建起層次高、覆蓋面寬、便捷有效的招商渠道。
3、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外資。積極穩妥地推進外資并購。推動A股上市公司、國有大企業、民營大企業與跨國公司和境外戰略投資者合作。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規范外資并購項目審批。支持企業到境外上市。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推動一批企業到日本、韓國、英國、加拿大上市。繼續舉辦與歐美跨國公司駐京、滬機構商務聯誼活動。以跨國公司為重點,把山東納入其在中國投資重點布局之中。重視做好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臺資北移”的文章。切實辦好現有外商投資企業,支持企業增資擴股。
4、充分發揮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智力,吸引跨國公司來我省設立生產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務外包基地、培訓基地和地區總部。推動外資企業與我省企業在技術研發、資源采購、市場開拓、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鼓勵與跨國公司配套合作。省里對引進外商投資高科技項目和研發中心給予獎勵。
5、加強對外資工作的科學管理。按照科學發展和宏觀調控要求,研究出臺新形勢下推動利用外資又好又快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制定科學的利用外資評價體系,增加對節能降耗、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大型服務業、農業綜合開發和外資研發中心等評價指標。發揮各級政府利用外資聯席會議和領導聯系重點外資項目制度的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利用外資遇到的重大問題。完善重大外資項目的調度推進機制。加強外商投資企業綜合管理,進一步下放審批權,推行標準化審批、網上審批,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加強管理,依法監督外商投資企業守法經營。出臺外商投訴處理辦法。
(二)大力推動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
出口對我省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無可替代。突出山東產業優勢和特色,擴大進出口規模,調整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應該長期堅持。
1、推動科技興貿各項措施的落實。加快出口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鼓勵和扶持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設計,培育更多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出口產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和現代農業等領域爭取新設國家級出口創新基地。建設首批5個省級出口創新基地。大力發展軟件出口。發展和鞏固日本市場,有重點地開拓歐美市場。鼓勵軟件企業開展能力成熟度模型認證(CMM)、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27001)和IT服務管理體系認證(ISO20000)等。
2、積極實施出口品牌戰略。以棉紡、針織服裝和家用紡織品三大優勢產業鏈為重點,加強出口品牌建設,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商品的出口比重。2007年紡織品出口爭取完成140億美元,增長12%。全面執行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推動建立區域性農產品出口檢測中心。幫助企業做好農產品國際標準化生產、境外注冊、綠色有機認證等基礎性工作,培植壯大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2007年全省農產品出口爭取完成88億美元,增長10%。以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為重點,支持和推動輕工、家電、機械等行業企業開展國際標準認證、安全認證、環保認證、境外商標及專利注冊,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出口品牌。推薦企業參選2007-2008年度“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組織好出口名牌評選工作,在重點境外展會上突出出口品牌宣傳,在具備條件的展會設立“山東品牌展區”。
3、大力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工貿易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貿易方式,今后仍然要繼續大力發展。要突出汽車、造船、電子、機械等領域,重點支持發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增強配套能力,提升加工貿易水平,加快轉型升級。繼續大力發展國家鼓勵支持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調整加工貿易結構,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切實把資源能源消耗多、綜合效益差的項目壓下來。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引導加工貿易在全省合理布局,實現東、中、西梯度、協調發展。加強部門協作,推進聯網監管、便捷通關和誠信企業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監管效率和便利化程度。進一步完善省加工貿易協調工作小組的工作機制。密切關注國家政策調整動向,跟蹤分析政策變化,提出應對措施。
4、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深入研究歐、美、日等高端市場特點,指導企業利用國際知名展覽會拓展市場空間。辦好第十屆(大阪)山東出口商品展覽會和華交會海外展,組織好美國奧蘭多國際家用紡織品展、德國科隆國際食品展、中國品牌出口商品境外展等展洽活動。根據區域貿易協定和國別政策,引導企業重點開展對俄羅斯、波蘭、尼日利亞、智利等國家的經貿促進活動,開拓新興市場。引導企業建立自主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網絡,增強企業的自主營銷能力。推動更多企業進入聯合國和跨國公司全球采購網。重點培育和支持青島電博會等6個省內展會向國際知名展會發展。與法國愛博展覽集團合作,引進SIAL系列品牌展會。
5、積極擴大進口。建立進口協調聯絡制度,加強對全省進口工作的指導,研究與我省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進口戰略重點以及鼓勵進口的有關政策。用足、用好國家鼓勵進口的有關政策,擴大技術進口比重,引導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充分發揮青島保稅區的作用,做大做強青島橡膠國際交易市場、青島國際礦產品展示交易市場、青島保稅區棉花交易市場,培育成為全國性進口交易中心。支持重點進口行業建立行會組織,增強對外談判的話語權。做好重要進口商品的數量與市場、價格信息變化的研究和信息發布工作。
6、強化政策扶持和工作保障。積極爭取國家更多的資金支持,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國家各項扶持資金和政策,提高政策性資金的使用效果。擴大各級外經貿發展資金規模,制定我省符合WTO規則的扶持政策體系。重點支持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出口研發、軟件外包、出口品牌建設、出口企業質量認證、區域性出口農產品檢測中心建立和出口創新基地等。完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加強反傾銷應訴的宣傳力度,開展貿易救濟的法律和實務培訓,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貿易摩擦應對。對企業應訴給予扶持,提高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和摩擦的能力。
(三)積極推動有條件企業“走出去”,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作為沿海經濟大省,必須樹立世界眼光、戰略思維,積極、穩健、科學、和諧地“走出去”,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在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中獲取最大利益。同時注重規范“走出去”秩序,避免惡性競爭和損害東道國公共利益的行為。做到“內緊外松”,多做少說,淡化政府色彩;避免掠奪式開發,通過延長加工鏈等方式帶動東道國經濟發展,主動做些公益事業。
1、著力抓好境外資源開發。貫徹落實省政府 “走出去”戰略實施意見,推動企業到非洲、東盟及周邊國家開展資源開發合作。重點抓好鐵礦、鋁礬土、銅礦、天然橡膠、金礦、木材等緊缺資源的開發。繼續推進俄羅斯森林采伐、幾內亞鋁礬土開發等大項目。抓好優惠貸款、境外資源開發、工程項目前期補貼等專項資金的使用。實現境外資源的合作勘探與開發有機結合,爭取承擔更多的國家“工程換資源”項目、援外項目。加強境外資源開發的引導與管理,防范、規避各類境外投資風險。
2、支持更多企業承攬海外工程。推動電力、石油、路橋、煤炭和建筑等優勢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提高承攬國際工程項目的綜合實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幫助已獲得經營資格企業開展業務。協調解決企業亟需的項目保函、融資、人才缺乏等問題。健全和完善承包工程風險防范機制,引導企業更加注重工程質量、效益、安全、環保和社會公益事業。
3、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境外轉移。把優勢產業向境外轉移與省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推動紡織、家電、農機、木材加工、建材、橡膠輪胎等產業向境外轉移,推動企業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同時,著力提升我省“走出去”水平,支持有實力的大企業到海外并購企業、上市和設立研發中心。
4、穩妥推進對外勞務合作。加快培育高端技術型勞務資源,擴大承包工程項下外派勞務規模,改善外派勞務人員結構水平。加強日、韓市場的勞務品牌建設。完善外派勞務基地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外派勞務基地健康發展。繼續規范外派勞務市場經營秩序,建立經營公司信用評價體系。加強部門之間的聯動與協作,及時防范和解決境外勞務糾紛和突發事件。
5、重點加強對非合作。用好國家新出臺的對非經貿優惠政策,制定全省對非經濟技術合作工作計劃,積極爭取各項資金支持和更多援非項目。在擴大資源開發、加工貿易、工程承包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拓展農業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海洋漁業、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省里對新設立重點境外資源合作開發項目予以資助,對新設立重點對外承包工程項目、設計咨詢項目給予獎勵,對經營業績良好的勞務出口基地給予獎勵。對境外經貿合作區建區和入區企業給予扶持。
(四)推進半島和經濟園區超前發展,打造高水平開放載體
沒有半島制造業基地的超前發展,就不會有全省開放水平的全面提高。開發區作為全省對外開放的主陣地,應該在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發展先進制造業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力爭開發區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在全省的占比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
1、加快半島制造業基地一體化進程。繼續圍繞電子信息、汽車、造船、石化等支柱產業,突出龍頭大項目,帶動配套企業,加快產業集聚。加強先進技術的引進、吸收、再創新,推動合作建立研發中心,提高創新能力。推進半島與日韓經貿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爭取各方面支持,加快高速公路和輕軌建設、港口整合,增辟國際航線,增強半島基礎設施承載能力。研究制定“多區港聯動”規劃方案。加強有關部門和半島三市的溝通與聯系,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在產業互聯互動、信息交流、基礎設施建設、對外宣傳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半島“一體化”發展。
2、推動開發區上層次上水平。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開發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促進開發區發展意見,在體制創新、科學規劃、產業集聚、環保節能、土地集約、自主創新方面成績突出的開發區中,樹立10個“科學發展示范園區”。同時,對西部開發區給予幫扶。出臺支持國別地區工業園發展意見,辦好現有日本、韓國工業園,新建一批歐美、新加坡、臺灣工業園。省里對評為“科學發展示范園區”的省級以上開發區予以獎勵。
3、規范開發區管理。繼續推進開發區地方立法工作。探討建立省級開發區退出機制,實行定期評價、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建立完善開發區集約、高效、合理用地機制,做好82家新批開發區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補充修編工作。在集約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做好部分開發區擴大規劃面積的準備工作。加強對新批省級開發區的培訓、指導和管理。
4、加快出口加工區建設。加強對現有出口加工區的指導,用足用好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爭取部分出口加工區進入全國10強。爭取2007年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通過國家驗收,部分出口加工區進入第一批增加保稅物流功能試點。搞好全省出口加工區的規劃。
5、統籌東中西部開發區協調發展。制定東中西開發區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意見,推動開發區之間實現資源、信息、項目對接。搭建東中西開發區聯動發展的合作交流平臺。省里對西部省級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扶持。
(五)加強外經貿隊伍能力建設,適應新形勢優化發展環境
1、提高行政效能。各級外經貿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把主要精力轉到為基層和企業服務上來。推廣目標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等制度,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要進一步加強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和溝通,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探索建立適合新形勢要求的部門聯動機制。要在外經貿系統完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切實把為基層和企業的服務納入制度化軌道,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
2、加強行風建設。努力建設創新型、學習型、服務型機關,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為企業、基層服務,為“左鄰右舍”服務。堅持工作高標準,一抓到底,培養敬業、服務、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努力爭創隊伍、素質、作風、服務、業績“五個一流”,不斷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持守法、守則、守信、守德,不搞形式主義、不擺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做好民主評議行風工作。
3、加強人才培訓。加大人才培訓是2007年的突出重點之一。以能力建設為核心,落實商務部“人才強商”工程,舉辦3期縣級外經貿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培訓班。爭取3年內輪訓一遍。組織好各市外經貿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商務部組織的培訓。結合外經貿熱點問題,組織實施一系列外經貿專項業務培訓。各級外經貿主管部門對培訓工作要高度重視,根據當地外經貿發展現實要求,做出相應安排部署。
4、加強調查研究。各級外經貿部門要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項基本功來抓,更多地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面對面了解基層和企業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難,使我們的各項工作更能符合實際,更能體現基層和企業的意愿。要盯緊江浙滬粵等南方先進省市,及時了解和學習借鑒他們的好政策、好經驗、好做法。同時結合我省實際,創造總結出我們自己的路子、經驗。要高度關注形勢變化,重點對國際資本流動新趨勢、加工貿易走勢、兩稅并軌影響等一些事關全局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高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前瞻性。舉辦山東外經貿夏季研討會。組織外商對投資環境進行評價,發現問題認真整改。
5、加強信息化建設。各級外經貿部門要把信息化的廣泛運用作為提高行政效能、降低企業商務成本、改進服務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省里將對山東國際商務網、商務部網站山東商務之窗、省政府門戶網站外經貿欄目三個網絡平臺加大更新改造力度,不斷豐富信息內容,提高信息質量。一些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市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提升網站水平,更多地開展網上辦公、網上招商、網上交易。基礎較差的市要加快完善計算機硬件及網絡平臺,建好門戶網站和招商網站,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要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讓全社會了解外經貿,支持外經貿。
6、加強廉政建設。牢記“兩個務必”和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做到既要干事,也要干凈。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一系列加強反腐倡廉的規定。結合最近發生的一些重大案件,在外經貿系統黨員和干部中進行警示教育,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切實做到警鐘長鳴。切實抓好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要針對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環節,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努力建設一支勤政廉潔的外經貿干部隊伍。
同志們,2007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七大和省九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做好外經貿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狠抓工作落實,站在新起點,不斷開創外經貿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